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2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0篇
  328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本文通过对影响该区土壤侵蚀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清水河流域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研究区泥石流的危险性,找出适合新疆西昆仑地区泥石流灾害研究的技术和方法。[方法]以新疆西昆仑山脉西段马尔洋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研究前人资料和有效利用其他信息源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ETM+影像数据的研究,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点进行了判读。结合DEM数据,对该区地形地貌进行了研究。[结果]选取了合适的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危险区、中度危险区、高度危险区、极度危险区,面积分别为:31.69,40.70,38.31,25.83km2,所占比例分别为:23.21%,29.81%,28.06%,19.92%。[结论]研究区泥石流灾害极度危险区和高度危险区占总面积的47.98%,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西北部区域,为泥石流灾害高度危险性易发区。  相似文献   
23.
梳子坝对土石流之防治效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梳子坝是一种透过性坝体,可以有效地防止土石流之危害。因此,本研究经由土石流过梳子坝的质量守恒定律和渠槽试验,分别建立土砂流出率、泥砂体积浓度比及贮砂率等三种主要的效率参数,作为评估梳子坝防治土石流之效率,并据以发展出一种简单的设计模式,可以用来设计单一的梳子坝的高度、开口间距及总开口宽度等坝体几何因子。  相似文献   
24.
The species of an ectomycorrhizal (ECM) community were investigated in a temperate oak forest by morphotyping and ITS rDNA sequencing. Thirty-six ECM morphotypes were found at the site. The niche effect (as organic soil, mineral soil or dead woody debris artificially introduced in the soil) on the ECM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on the potential catabolic activities of the most abundant morphotypes was studied. The morphotypes in each niche were subjected to enzymatic tests developed for hydrolytic and oxidative enzymes involved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The ECM community structure varied widely depending on the soil horizon or habitat patch. The species richness was higher in the A1 horizon than in the other niches. Different ECM species had different activity patterns for the eight enzymatic tests while co-occurring in the same niche. Catabolic activities also changed within species between niches. Dead woody debris were extensively colonized by two saprotrophic fungi (Megacollybia platyphylla and Armillaria sp.) and, in this particular niche, ECM morphotypes predominantly belonged to the genera Lactarius and Tomentella. These morphotypes showed high chitinase activities. This study suggested also that some ECM fungi could obtain nutrients via the chitin degradation of dead or live saprobes.  相似文献   
25.
福建省南平5-17滑坡泥石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2002年5—17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详细调查,综合分析了该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因素,阐述了灾害形成的原因。这次滑坡泥石流灾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各因素所发挥作用的大小不一。主要因素是存在有利于滑坡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有长时间的暴雨激发,又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针对灾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以便对以后潜在的灾害进行调查与防治。  相似文献   
26.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政府管制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主要指在一定的生态环境区域内,满足生态基流量需求,保证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所依赖的水资源水量和水质服务的持续性。以陕北黄土高原为例,通过博弈特征的分析,以及静态和演化博弈说明了政府管制的必要性。进一步阐明政府管制的具体作用: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流量、分配初始水权、集中配置和公平的作用等等。最后指出了政府管制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7.
三峡库区奉节县新城建设大大改变了李家大沟中下游的地质环境,泥石流将直接威胁到新城区的建设和人民财产的安全。从工程地质角度出发,对李家大沟泥石流的形成环境(地层岩性条件、构造条件、地貌条件、气象条件、植被发育及人类工程活动)、基本特征(形成区和流通区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系统研究,对泥石流的危害性和发展趋势做了预测评价,并提出了合理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
三岔河流域高山带裸露的岩石地表与其35°以上的陡峻地形一同构成了迅速汇流的有利条件;夏季高山带5℃~10℃左右的持续高温天气过程,引起冰舌末端发生冰体崩解或山缘积雪发生雪崩?进入沟道,并在较短时间内融化,形成激发泥石流的冰雪消融洪水?目前,由于提供泥石流的这种水源和沟道内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条件依然具备,所以,泥石流爆发将仍处于活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9.
甘家沟泥石流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家沟是一条国内有名的严重泥石流沟,流域内有骨塌体52处,面积达24.3km^2,松散固体物质达13413万m^3,泥石流形条件极为优越,为了保护沿江农田,村镇,公路和上游武都县城的安全,根据泥石流的形成特点和成灾方式,该流域的泥石流防治采取了和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式程措施为主,拦挡与排导相结合,以拦为主的综合治方案。  相似文献   
30.
泥石流与主河交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泥石流入汇主河属于复杂的非牛顿流体与牛顿流体汇流问题,由于其机理的复杂性,一直缺少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入汇主河后,汇口附近各水力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泥石流入汇后下游水位相对壅高与流量比以及交汇角的关系,得出相对壅水高度随流量比及交汇角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分析了交汇口附近淤积量及淤积率与流量及流量比的关系。30°,60°和120°交汇角情况下,淤积量总体趋势是随支流流量及流量比的增大而增大,淤积率随总流量增大而减小,在主支流量相当时出现最大值;90°交汇时,淤积量随支流流量及流量比的增大而减小,淤积率随总流量增大而增大,在主支流量相当时出现最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